“被拐”的女老师不能成“最美乡村教师”吗

 

  作者:郭喜林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7月28日,一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网友翻出,引发关注。河南姑娘郜艳敏也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她在21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郜艳敏的传奇经历被报道后,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她险些被辞退。(华商报7月30日)

  既然是在评比“最美乡村教师”,那就是要把教师的心灵之美展现给公众。而且,“最美乡村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最美乡村教师”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克服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种种困难;而且,“最美乡村教师”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而且,“最美乡村教师”忍辱负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表现了为人师表的崇高思想品德与高尚情操。因此,不要把“最美乡村教师”“被拐”的身世当作绊脚石。

  然而,公众从“被拐”“最美乡村教师”郜艳敏的身世中看到了她水晶般的心灵;然而,公众从那些为官者的言行看到了他们心灵中的丑陋与卑鄙。如果因为郜艳敏“被拐”的身世而被辞退,那是为官者的耻辱;如果因为郜艳敏“被拐”的身世而不能成为“最美乡村教师”,那将是我们这次评比“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的耻辱与悲哀。

  哪位学生没钱买书,她就自己掏钱。而郜艳敏的报酬是每年2000元。不到200元的月工资先是每月一发,后来两月一发,从2004年开始,变成了一年一发。即便是现在的每月600元工资,城市里的教师也不会有人去。这样的教师待遇,试问哪一个当官的愿意与郜艳敏换一下工作岗位,哪一个官员愿意把自己的工资匀给这个曾经“被拐”的乡村女教师?

  如果说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官员做出官僚主义的决策倒有情可原,如果那些了解真实情况的基层官员昧着良心做事,他们的心太黑了!

  然而,我们公众却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了身藏在大山深处的“最美乡村教师”,她是阳光下最光辉的乡村女教师,她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多人都在为了追求金钱而奔忙,都在为了多挣一些钱而养家糊口。但是,郜艳敏没有把金钱当作自己至高无上追求的目标,即便是别人都不情愿接受的工资待遇,她却欣然接受了,而且无怨无悔。我们能说郜艳敏不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而高尚的人民教师吗?我们能说郜艳敏不是“最美乡村教师”吗?可以说,郜艳敏的工资待遇不管让城里哪一位高级小学教师来任教,他们都不会接受不能养家糊口的待遇。而且,城里的好老师也未必愿意在恶劣的乡村环境中度过他们的一生。然而,郜艳敏却能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大山深处,郜艳敏却能以母亲的心温暖那些大山里的孩子。而且,郜艳敏用自己水晶般的心灵帮助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户。

  《管子·权修》中曰:“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说,人一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培养人。而培养人,不在于寄希望他们能谋得多大的官位,而在于他们是否能对自己负责,是否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如果用这样的审美标准来衡量郜艳敏,她是合格的人民教师;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那些为官者却是不合格的。因为郜艳敏的心里装着百姓孩子们的未来;而那些为官者的心里,只装着自己的官位和私欲。所以,某些为官者认为郜艳敏“被拐”的身世属于“家丑”;所以,那些被世俗和金钱挡住了视线的为官者,并不知道什么是“最美乡村教师”;所以,某些为官者用官僚主义的眼睛审视着郜艳敏“被拐”的身世不肯放过;所以,郜艳敏差一点被那些心灵已经锈蚀的官员辞退。

  但是,郜艳敏问心无愧。她的心和她的人都交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因此郜艳敏“被拐”的身世并不能成为她成为“最美乡村教师”的绊脚石。而且,更能衬托她“最美乡村教师”的心地善良与光辉。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