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看海,是因为“里子”薄了

  作者:紫宸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夏天如约而至,这一幕滂沱景象离我们不远了。最近一周,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上海等多个省市天降暴雨,处处“看海”。有南京市民估算,仅一场暴雨,就相当于一百多个玄武湖倾盆而下,巍巍中山陵也变成了瀑布飞流。

  每年夏天的暴雨都会淋出一大批神吐槽,比如“择偶新标准:有房,有船”,比如“不会开公交的司机不是好船长”,调侃着城市生活骤陷危机的凌乱。如果说市民街头抓鱼还有几分苦中作乐的野趣,去年长沙女孩在半米深水中被卷入下水道不幸身亡,则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暴雨、狂风、大雪,一年四季的恶劣天气,对看似固若金汤的城市都构成严峻考验。

  自然面前,人类无法改变,只能应对。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下水道未必是见惯了的脏、臭、窄,日本东京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组成,每个坑有22层楼高,在地下50米深处,由6.3公里长的隧道串连,地下水道甚至可以驾车自由进出,比美国大片里的下水道还宽敞,堪称一座地下宫殿。他们对于废水的排放要求也极其严格,厨房油污、厕所内不溶于水的垃圾不允许排入下水道,必须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处理,精心保护着这座“宫殿”。同样,花园城市新加坡年降雨量达2400毫米,但遍布全岛的蓄水池、排水道和连通大海的阀门有效化解了危机。

  《一代宗师》里有段流传度极高的金句:“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都是时事使然。”稍稍改一下,似乎可以变成这样:“有的城市建成了面子,有的城市建成了里子,都是理念使然。”如果说高楼林立、路桥纵横、霓虹闪烁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市政管道、建筑抗震、垃圾处理就是城市的里子。面子是颜值,里子是品格。面子是给人欣赏的,里子是让人感受的。面子左右形象,里子决定民生。外地游客或许更关注面子,但本地居民一定更在意里子。

  苏轼一生两次在杭州做官,他深爱西湖,将它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梦中情人西施。然而阔别数年,西湖大面积淤塞,春天大涝,夏天大旱,灾患不断。太守苏轼组织20万民工挖泥疏浚,并用这些淤泥筑起一道横贯南北的长堤——苏堤,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千古美景。决策者“注重政绩”被人们广为诟病,然而为官一场,哪个决策者会视政绩如粪土呢?隔着九百多年的时光回望,苏轼治水,不也是一项载入史册的政绩吗?归根结底,是端正政绩考核的标准——居民说了算。生活爽不爽,交通畅不畅,下场暴雨有没有困在水里,会不会三天两头遭遇停水停电停气。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就应该是政府的考卷分数。

  生态环境是一架天平:一边是暴雨的重负,一边是水资源的紧张。日前,住建部提出“海绵城市”概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拥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水释放利用,绿化、保洁、洗车、冲厕……呼吸吐纳,自然循环。在这样事关居民福祉的良心工程上花钱,不必吝啬。

  这些天,各类媒体被“我们”刷爆,跟一句吧:我们,不想在城中看海。

赞 (0) 评论 分享 ()